墙,本是一道屏障。但在厦门人流量最大的财富中心至轮渡地下码头人行通道,几个年轻人用翠绿色扮靓的一面墙体,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你可以把多余的衣服挂在这里,需要的人可以随时将它拿走——
冬日里,暖人的爱心墙
东南网2月15日讯(福建日报《厦门观察》记者 邓婕文/图)伊朗有一面这样的墙,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在上面,而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衣服取走。没有人知道谁是最初的发起者,但它带来的爱心效应如今已席卷整个伊朗。
在厦门,现在也有了这样一面爱心墙。这面绿色墙体,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挂钩,却在短短10天内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。起初人们捐赠的只是衣服,但没过多久,手提袋、鞋子、围巾,甚至水果也开始出现在墙角下。从3名发起者到众多行善者,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:让需要帮助的人在寒冬里感受到暖人的爱心。
爱心墙的诞生
“乐乐,你把冬天的衣服挂到墙上显眼的地方去,欢欢,这些鞋你得成对儿放。”2月14日,记者来到位于厦门财富中心地下人行通道的爱心墙,看到人们争先把手头的闲置衣物挂上墙。市民于静就是其中之一,当天,她还特地带上儿子和外甥一起来到现场。
“让孩子参与献爱心,可以在他们心中播下善的种子,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。”于静告诉记者,这天,他们准备了一个行李箱的冬衣,其中不少是从南昌来厦过寒假的外甥乐乐贡献的。“我觉得厦门人好有爱,好有创意啊!”乐乐在一旁激动地说,“回去我要把爱心墙的事写进作文,题目就叫‘有意义的一天’!”
2月4日,爱心墙的身影一出现在厦门,就占据了厦门人的朋友圈,并吸引了众多参与者,有的好心人甚至只是经过这里,便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挂上墙。发起人之一小叶告诉记者,这一情况是他们不曾预计的,“我们只是想单纯地做点好事”。
小叶是一名海归,在新西兰7年的时间里,她参与了众多志愿服务。回到厦门后,许久没做志愿服务的她“手特别痒”,便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发起设置爱心墙的号召。“没想到反应很好,很多朋友都想参与,于是我便委托另一位发起人小陈设计墙体。”小叶说。
事实上,对于选址,他们也经过了一番考量:财富中心至轮渡地下码头人行通道人流量大,流浪者多且没有商贩,这里是爱心墙最好的诞生地。爱心墙面世的第二天,就源源不断地吸引了从湖里、海沧、集美赶来的好心人。
记者在此逗留的1个小时内看到,不仅有流浪者过来拿走衣服,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市民过来挑拣。市民林女士说:“我们都是低保人群,平时生活都很拮据,哪能到商场里花大价钱买衣服?现在有了爱心墙,我不花钱就能挑选到合适的保暖衣服,还避免了与捐赠者碰面的尴尬,自尊心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。”
让爱传承下去
爱心的接力刚刚开始,如今,市民捐赠的物品越来越多,并有爱心机构开始介入,承接过剩的捐赠品,送给本地或是偏远山区的困难群众。更有爱心企业受到爱心墙的启发,决意在厦门人流量大的多个地方分别设置爱心墙。
家住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的肖女士,当天因为要来轮渡附近做礼拜,所以顺手又带了3件衣服来到爱心墙。因为此前身体不适,肖女士特别注意衣服的清洁,她带来的衣服不仅用消毒水清洗过,还在太阳下暴晒过。也正是自己的经历,让肖女士产生了困惑:其他衣物是否都经过了消毒?捐赠的东西是否
都是受助者所需?
小叶表示,接下来他们会在爱心墙边上,针对爱心人士的捐赠行为进行公益常识的引导和普及,提醒爱心人士尽量挑选实用性高、成色较新的衣物进行捐赠,使所赠衣物能够发挥公益性目的;同时,他们还会对捐赠的衣物进行挑拣、分类、清理、消毒。
“仅仅几天时间,爱心墙附近堆积的衣物常常就像小山包似的,这会不会成为一个衣物处理站?”还有市民对爱心墙未来之路充满了忧虑。
“这个问题确实存在,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。”小叶说,“现在几家儿童福利院、救济站都在与我们联系,希望能把过剩的衣物捐给他们。”当天,记者在现场看到,几位发起人正在快马加鞭地整理分类,短短1个多小时,就整理出7个编织袋的衣物。
对此,业内人士认为,要提升爱心墙的影响力和实用性,就不要拘泥于它的外在形式,而应该因地制宜,并规范创新管理,它可以是超市,可以是亭子,可以是任何让爱心人士和受助者触手可及的地方。
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文明办主任黄鹤麟表示,已与发起人取得联系,希望把这项爱心行动引入社区并长年开展,计划年后启动布点,让更多社会公益组织、爱心企业、志愿者能在社区发动大家共同献爱心,把温暖传递下去。
记者手记>>>
期待更多爱心墙
其实,厦门这座城市从来不乏爱心,人们一直对奉献二字情有独钟。每逢高考,出租车就自发报名组成“高考爱心车”,免费为学子保驾护航;春节前后,总有青年志愿者在火车站、机场航站楼、长途客运站为返乡的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各种大小难题;在敬老院、孤儿院、福利院,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、头戴红帽子的思明区城市义工身影,这支队伍如今已发展至5000多人,他们设立了30多个固定义工服务点,连续开展了188期周末志愿活动。在厦门,如今文明、环保、奉献等理念已经慢慢地渗透到城市文化中,成为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文明新风尚。
社会治理,需要共谋、共建、共管、共享,需要更多人的爱心。爱心墙的出现,为普通市民行善、从事公益活动,提供了又一条便捷可行的新渠道,它不仅为闲置资源找到了一个出口与归宿,免除了捐赠者“被逼捐”烦恼,更呵护了受助者的尊严和隐私。让我们举起双手,为爱心墙加油鼓劲,期待更多爱心墙的出现,温暖着每个城市的各个角落!(转自福建文明风网)